,旨在庆祝由青年主导的创新与创造。国家知识产权局则围绕“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推动“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知识产权的主要类型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专有性:知识产权权利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任何人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享有或使用其知识产权。
时间性: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法律保护,一旦期满,权利自行终止,相关智力成果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2021年9月22日,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全面部署。
《纲要》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或人身权,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一般认为包括对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权等智力成果权的侵害行为。
①自行和解:自行和解即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是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优质选择。这种途径既可以降低维权成本,还能够迅速、友好地解决纠纷,为双方留下继续合作的空间。
②行政保护:向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处理,依靠行政手段责令侵权者停止侵权并对其进行处罚,是维护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途径程序简便、处理快捷,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诉讼费用。
③司法保护:如果上述两个方法都无法解决纠纷,可以向法院起诉,通过司法保护的方式,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并赔偿因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这种途径可以有效打击竞争对手,巩固已经拥有的市场优势地位,并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法院判决顺利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