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指出,要加快发展海洋工程咨询服务。我国海洋工程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将如何改进和发展?《中国海洋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会长周茂平。
周茂平: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主要承担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咨询服务工作。协会是由从事海洋咨询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单位、个人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社会团体,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海洋战略及重大海洋问题研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拟定、行业标准制修订、资质认证管理与咨询服务、信息与科研交流合作、科技成果鉴定与评选、技术职称评审与院士候选人推荐以及出版学术期刊等。换句话说,就是做好“三个服务”:一是为各涉海部门和单位研究海洋政策和协调海洋工作提供平台服务;二是为政府部门与会员单位加强联系、促进工作提供桥梁服务;三是为加强海洋工程咨询行业管理、自律提供组织服务。
近年来,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海洋工程咨询服务。一是加强了海洋工程标准化建设。协会从国内外海洋工程标准摸底调查、海工标准体系研究、团体标准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建设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展开。二是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排查工作取得成效。此项工作历经5年,已完成风险名录遴选、技术规程编制、试点排查、信息平台框架构建等工作,通过梳理、总结和成果集成,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一系列风险排查技术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能力。三是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成绩显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已连续举办6年,共评选出160余个获奖项目,许多技术和方法都代表了当前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的前沿。去年,协会推荐的“深海高精度超短基线水深定位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协会在海洋工程领域搭建了一个公平、客观的服务平台,把好的项目遴选出来、推荐上去,同时提升了协会的公信度和影响力。四是不断提高协会的服务水平。去年协会承办了贵阳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举办了澳门海洋发展论坛、曹妃甸海洋发展论坛等,打造了一批有显示度、有影响力的行业交流精品平台,大大促进了海洋工程领域的协同发展。此外,协会还组织编制了《中国海洋工程年报》,出版了《海洋开发与管理》会刊。
周茂平:目前,协会在自身建设能力、会员发展力度、管理机制创新、职能落实、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存在不足。对于这些不足,我们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5个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促进海洋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协会组织建设与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明确定位、拓宽思路,充分发挥协会在国家海洋工作和国际海洋治理方面的作用。为此,我们将着重加强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握改革有利时机,努力承接政府职能,拓展协会发展空间。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为社会组织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和空间。协会要有紧迫感,要加强研究,积极主动承接政府下放的海洋领域的有关事项,重点在海域海岛评估、海工装备团体标准等行业标准的编制和制定以及质量监管等方面开展更多更实的工作。
二是加大评审工作和奖励制度研究,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奖励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协会开展的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和“十佳”评选工作,在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协会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宣传,把奖项做成全社会认可的一流品牌。在评选工作中,要加强对基础性、战略性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奖励,要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倾斜,向有利于海洋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技术成果倾斜,向中青年海洋科技工作者倾斜。
三是发扬创新精神,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打造国际知名协会。协会既要发挥跨部门、跨行业、多学科的综合平台作用,也要推进专业化建设,要有比较超前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想象力,大力发展分支机构,把协会建成多层次、全覆盖的海洋社会组织;要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交流会,加强学术交流;举办有特色的展览会和博览会,加强成果展示;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联系,向国际一流协会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