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学生还是学者,到了哈佛,最想去的大概就是图书馆。在到达哈佛的第二周,也是在拿到哈佛ID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哈佛最有传奇色彩、最富标志性意义、也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图书馆威德纳图书馆。
像很多美国高校一样,哈佛的图书馆其实是“复数”(libraries)而非“单数”(library)的图书馆,即有众多和多种类的图书馆。但在全美,像哈佛这样在校园之内就拥有超过70个图书馆的高校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哈佛图书馆的总藏书量大约为1700万。如果作一个对比,或许更能看出哈佛图书馆的独特之处。同为顶尖高校的耶鲁大学的藏书量为1100万册,哥伦比亚大学1000万册,普林斯顿大学700万册,宾夕法尼亚大学600万册。当然,上述数字均不包括多媒体及数字化信息的资料。
威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英文全称为“The 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是一个纪念图书馆,纪念一位名叫哈利埃尔金斯威德纳的毕业生。这个图书馆现在已经成为哈佛标志性建筑之一。
威德纳1885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190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他在校时就收藏了不少图书,毕业后回费城进入父亲的公司从商,依旧不断地收藏图书,成为当时著名的藏书家。
1912年4月,威德纳和父母一同乘坐泰坦尼克号从巴黎返回纽约。4月15日,泰坦尼克号不幸撞上冰山,威德纳与父亲坠海身亡,而他母亲幸运地获救了。应该是在那个危急的时刻,威德纳草拟了一份遗嘱,把自己的藏书捐赠给母校,要求母亲负责监管,保证哈佛大学要把藏书保管好、使用好。
威德纳的母亲埃莉诺(Eleanor Elkins Widener),是一位信守诺言、帮助故去的儿子实现愿望的伟大母亲。她向哈佛捐款350万美元,要求建立一座以儿子命名的纪念图书馆,以实现儿子生前的愿望。现在的威德纳图书馆的一层到二层之间,专门辟有一个大厅(the 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Room),用来珍藏威德纳的图书、书信、有关泰坦尼克号失事的各地报纸等物品。威德纳生前所收藏的3300册珍贵的图书也保存在这里。
威德纳图书馆在1915年6月24日哈佛毕业典礼的当天,宣布正式对外开放。但仅往里面搬运70万册图书,就花费了14周的时间,历时近百天。
作为哈佛众多图书馆中的旗舰图书馆,威德纳图书馆又称哈佛学院图书馆(Harvard College Library),是属于我现在所在的哈佛文理学院的图书馆。仅此图书馆,藏书就超过了300万册,主要为文学、历史、语言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每年还在以超过6万册的进书量在递增。
据说,当年威德纳家族向哈佛捐赠时,曾经附有非常苛刻的条款,即该图书馆的外观不得有任何变动,否则,该幢建筑的所有权将会转移到哈佛所在地剑桥市政府的手上。但由于年久失修,在1999年到2004年,哈佛还是耗资9700万美元大修了该馆。正是由于有诸多掣肘的地方,也给整修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之处。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对于后人而言也是一种幸运我们得以看到她百年前的原貌。
在威德纳图书馆,每个文理学院的人都可以在此申请一个阅览桌,由于人多的缘故,一般需要和别人共享,但最多不超过4个人。为了选我的阅览桌,我第一次进入了图书馆的书库之内。哈佛的书库,跟美国其他大学的图书馆没有什么两样,有些地方因为古老的原因还显得不够现代化,甚至有些破旧。倒是书库里面的灯都是自动的,人一旦进去,灯就自然开启,人一离开,灯会自动关闭。
作为私立大学的图书馆,威德纳图书馆入口处设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凡进入本馆者必须出示哈佛ID。凡是哈佛的教工、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为“客人”带进威德纳图书馆参观,但由于该馆的书库是封闭的,同样需要刷卡进入,“客人”到此就只能止步了。但并非没有例外。
我亲眼看到一个哈佛学生想要带女朋友进书库参观,在出示了自己ID之后被拦在外面,他被告知:你可以进,但客人不行。学生求情,说只想参观一下,管理员笑着说:除了哈佛师生的父母可以进书库之外,其他人都不能进,这是规定。
事后,我仔细琢磨,觉得这个规定真是既有道理,也非常高明。为什么是父母,而不是兄弟姐妹、夫妻儿女呢?或许,除了威德纳图书馆是由威德纳的母亲代为创建而可能有此规定之外,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父母既是给予孩子生命的人,也无疑是对孩子进入哈佛最有影响的人,因此,在孩子进入哈佛之后,作为父母也能够因为孩子而同样享有这样一种特权,实在是一种无上的荣光,也算得上是大学给予父母的一种回报。试想一下,作为父母,当走在孩子所在大学并享有一种别人无法享有的特权时,他们该多为自己的付出和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