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这次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涉及中国科学院的有6项。作为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正在实施“创新2020”计划,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白春礼: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计划。国务院要求中科院要将解决关系国家全局的基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作为着力点,重点突破一些带动产业振兴的科学问题,研究一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科学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保障这些方面。
中科院实施“创新2020”将先行推动5个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其中有几个专项已在今年启动,包括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空间科学卫星等;在前沿技术方面,将以中科院为主,联合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进行,并以中心的方式来支持。此外,还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通过“创新2020”计划,中国科学院能够在重大技术研究、核心技术研究、高技术创新及其相关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在这次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中科院占到了一定份额,我感到很高兴。在未来的发展中,中科院有压力同时也有动力,希望在这方面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新闻》:在这次评选的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有很多项目与工程技术相关。今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工程院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哪些支撑作用?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我们的院士将带领他们的团队进行相关研究;第二,中国工程院为国家的战略发展进行科技咨询。
科技咨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进行战略性咨询,对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或者重大工程进行评论、展望和前瞻性研究。在过去一年里,我们进行了环保方面的咨询,这是与我国环保部门一起进行的。我们为国家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建议。再比如对三峡工程的建议,过去一年中,三峡工程取得的成绩应该说是全世界、全中国人民所关注的重大事件。三峡工程建设以来,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成绩在哪里?中国工程院同样作出了贡献。
第二个重要方面是进行长远研究。去年开始,中国工程院面向2030年中国工程科技的发展进行了中长期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和各个部门结合,对我国未来20年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提出了建议,特别是建议今年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第三个重要方面是我们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行活动,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各个部门的迫切需求,组织院士到各个地方、各个企业去调研,并提出建议。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工程科技论坛,针对我国的热点问题,比如汽车问题、交通问题等献计献策,提出意见。
中国工程院在“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沿着这些方向,去发现我国近期或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
《大众科技报》:组织院士评选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面向公众的一项科普行动,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也是科学界的重要作为。请问您对当前的科普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白春礼:两院院士评选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活动的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科普活动,由三家单位共同组织,通过院士的参与和媒体的报道,使公众更加关注科技基础研究和科技进展。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不够高。去年,中国科协在第八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发现,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但还仅为3.27%,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日本在1991年时的公民科学素质达到3%,加拿大在1989年达到4%,欧盟在1990年达到5%,美国已经高达17%。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西方国家有很长时间的科学创新传统,现代科学研究在西方国家开展得比较早,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也应该源于此。对于未来做好科普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科普工作应当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前一段时间,我国有媒体报道吃香蕉会得癌症,但科学家在媒体上发言澄清后,谣言得以止住。关键问题在于,普通百姓对很多谣传的事情并没有搞清楚其科学道理。所以,要能够在热点、焦点问题上及时发出正确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现在,中国网民数量占全世界的1/4。网络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使用者以青少年居多,而且据报道农民工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使用网络。中科院也在加强网络科普的联盟,像中国科普博览网、科学时报社的科学网等,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针对各类人群作好宣传。
第四,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对媒体工作都很重视,我认为社会上应该多树立一些像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偶像,要让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这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都很重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教育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工程科技人才。潘院长曾经在浙江大学担任校长多年,关于培养人才的问题,您有哪些体会和建议?
潘云鹤:我在浙江大学当了11年校长,到中国工程院以后担任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因此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作过一些研究,也提出过一些意见和建议。总体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不仅工业化规模非常大,而且有许多巨大的工程。而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环境,不管是搞建筑设计、搞桥梁设计还是搞高铁设计,都需要一个环境。所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进程,是中国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不抓紧,错过了这个时机,中国工程师的成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抓住机遇,相信20年以后,中国的工程师将和中国的GDP一样,居于世界前列。
第二,要想作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发展经济非常重要。首先,应作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培养工程科技人才光靠理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其次是抓好它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只有在创新性的工作当中才能培养。就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而言,要把科技研究和工程设计结合起来,这是它的特殊性所在,所以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工程科技成果从研究到产业应用,中间一个重要桥梁就是设计,工程科技不但要研究出来、开发出来,而且要通过设计,把它用到产品、工程当中,才能起很大的作用。而现在不少工程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把原来的毕业设计改为毕业论文,这个方向不大合适,不利于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不能光培养能写论文的创新人才。
我们在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之路时发现,我国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有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为了企业而培养,培养以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也就是为了企业的岗位而培养技术人才。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批人才接触到西方的模式和方法,开始重视发表论文,所以我国论文的发展速度很快。
到了第三个阶段,我国要继续学习欧洲和美国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中国培养人才的特点,即践学并用,既要培养理论型人才,也要培养实践型人才,还要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把多学科结合起来。
所以,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培养“工业+设计”的人才,或者“工程+管理”的人才。未来,我们要培养更加多元化的人才。
新华社: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接受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成果的转移,使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从去年5月份以来,有外企提出这一专利侵权,要求企业停产。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瀚霖公司的近况如何?
从专利权属上说,我们是受让中国科学院的专利技术,这一发明技术是获中国科学院发明一等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是真正领先世界的技术,而且获得专利授权是在外企申报同类专利之前10年。
2010年5月起诉我们侵权的是外商在华独资企业,他们针对我们的诉讼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停产,二是赔款4500万元。实际上是想让我们企业破产,退出行业,让出市场。
诉讼是对手为了拖垮我们的一个手段,诉讼目的是为了夺取产业权。就在我们企业刚刚起步,正在进行增容扩产的关键时刻,外资竞争对手将起诉书速递给我们的合作者,给所有相关联客户造成我们侵权被诉索赔的假象,导致各方因诉讼期间产权不明而不能全力支持我们,致使我们资金链中断,为我们企业的发展设置了很大障碍。
第一,我们及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诉,以中科院专利在先,他们在后且无效作出反击,要求知识产权局宣告对方专利无效。国家知识产权局已于2010年7月受理,2010年12月1日进行一次公审,目前正等待审理结果。
第二,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联合起诉外企侵犯我们知识产权的行为。因为菌种是核心技术之核心,我们作为长链二元酸十二碳专利的独家拥有者,外企的生产侵犯了我们的专利权。
第四,我们坚信中国科学院的专利成果,继续与中国科学院全力合作,继续进行下游产品研发,加快发展。
第五,我们还要呼吁国家专利执法部门、有关法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从保护中国科学成果和民族创新工业发展上加大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加快程序,尽快审理结案,为战略新兴产业叩开大门,摆脱外企诉讼的阻碍,从而大步发展。
第六,借此机会,对所有支持我们的领导、专家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开发行表示衷心的感谢。(潘希 原诗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