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的两篇论文入选“改变世界”的180篇年度杰出论文。这些论文被认为能对当前世界最紧迫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疾病、社会不公平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力。
但中国有些科研人员对《科学报告》有所争议,特别是针对其发表论文量太多,时有质疑。对此,自然科研开放研究出版总监Nandita Quaderi博士介绍了《科学报告》的一些情况并答疑解惑。
Nandita Quaderi博士介绍说,《科学报告》在线出版,实行开放获取,是多学科期刊,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和临床科学各领域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必须符合“科学上严谨、技术上合理”的标准,且必须要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一篇文章通常由2到3位同行评审人进行评审。作者根据评审人的意见可以修改论文,但大的修改通常还需要进一步评审。期刊会提供评审模板以保证公正和效率。同行评审流程由编辑委员会管理,编辑委员会由期刊所覆盖的各个学科的在职科学家组成,以保证每篇论文都由所在领域的专家来处理。
《科学报告》虽不冠名“自然”,但也属于自然科研旗下期刊,都按照同样严格的编辑、质量标准,所有论文都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满足严格的出版伦理标准。差别在于《科学报告》的发表决定不是基于读者潜在的兴趣度,而仅取决于文章是否符合“科学上严谨、技术上合理”的这个标准。
《科学报告》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层级的研究人员,其作者遍及全球,既有初涉科研的人士,也有国际知名科学家。例如,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Alan J. Heeger,2010年千禧技术奖获得者Michael Grtzel,都是该刊作者。
针对论文发表量太多的质疑,Nandita Quaderi博士回应:“不仅是《科学报告》,全球论文发表的总量每年都在增加。多年来,全球科研论文发表量年增长率大约在3%,人们对论文发表平台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时,随着开放获取渐获认可,开放获取出版在全球所占比例也在增加。随着全球科研水平的增加,以及科研工具升级所带来的科研效率的提升,科研论文数量必然不断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报告》会在质量标准上有任何妥协。”
针对文章处理费用太高的抱怨,Nandita Quaderi博士说:“其实,与知名出版社许多高质量期刊相比,《科学报告》的文章处理费并不算高,甚至还低。而且,我们在编辑、出版伦理标准或质量控制流程上从不会有任何妥协。另外,作者支付了文章处理费用,就可以从开放获取出版中获得高曝光度、全面的同行评审及高引用率等回报。目前,《科学报告》每月在全球各国有超过2百万人次的访问量,论文下载量在2016年超过4500万次,这清楚表明了该刊为人们所带来的益处及其良好质量。”
中国近年对研发有大量投入,因此中国论文发表总量出现大幅增加,而且预期在该刊发表论文的中国作者会继续增多。据Nandita Quaderi博士介绍,《科学报告》作者的国籍十分多样化,发表的内容约有30%来自中国,这个比例多年来一直比较稳定。